公司热销医学模型:心肺复苏模型
心肺复苏后的护理

   ①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迅速建立抢救特护记录。及时补充备齐抢救用品和药物。如抽吸器、氧气、开口器、舌钳等。②观察血压及周围循环情况。并使血压维持在有效循环水平。一般不得低于80/50mm Hg。③观察呼吸频率、呼吸深浅是否规律,肢端及口唇有无发绀和缺氧现象。保持输氧管道通畅,必要时遵医嘱予以呼吸兴奋剂。④观察心率、心律,心率过速或心律不齐均为病情变化的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在使用强心剂时应严格掌握剂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防止中毒的发生。⑤严密观察意识状态和瞳孔大小的变化,可用拭角膜反射、针刺皮肤、压眶上神经或简单问话来判断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⑥观察尿量,注意尿的颜色、比

重、酸碱度,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和每小时尿量,为医生提供临床依据。⑦观察体温,因心脏骤停的抢救和心脏开始复苏时均采用物理降温及人工冬眠措施,以保护脑细胞,减少机体耗氧量,故应密切注意体温的变化,每小时测体温一次,勤换冰袋。保持体温降至35℃以下(舡温)。冰袋外用布类包裹以防冻伤。⑧观察静脉点滴情况,注意药液输入是否通畅,穿刺部位有无肿胀,保证及时输入抢救药物。应避免人量过多,速度过J陕而导致心力衰竭,加重脑水肿、肺水肿。同时需注意抢救常用的碱性药物或脱水药物,对血管均有一定的刺激性,故使用时,应在两处静脉交替使用,以保护血管,并且注意不可使药液外漏,一旦外漏要用0.5%普鲁卡因及时局部封闭。抢救时还必须将静脉点滴用药的药名、剂量、用量作好详细的记录,并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继发性感染。⑨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净口腔及气管内的分泌物,头偏向一侧,并间时拍背,以利痰液排除。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增加有效通气量。如行气管内插管,应定时向插管内滴人苏打水或糜蛋白酶等湿化剂。⑩按医嘱给予鼻饲,定期更换胃管,每周1—2
次,喂食时必须确认胃管在胃内方可注入。⑩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每日清洁口腔3~4次,预防感染。心跳骤停后,常因小便失禁或使用冰袋降温而浸湿床单、衣物,应及时擦干皮肤,更换床单,保持衣被的清洁、干燥和平整。并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及骨突起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的发生。⑩及时收集标本送检,应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及时采集各种血液标本送检,迅速向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总之,心肺复苏后的护理是使病员转危为安,战胜病魔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必须重视复苏后的护理工作,万万不可疏忽大意。
 
产品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