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热销医学模型:心肺复苏模型
生命科学的转化理念(上)

     近20年日益发展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不断取得巨大突破,解决了许多在康复临床第一线无法解决的前沿和基础问题,但临床和基础研究之问的隔阂也在不断增大,这使得新知识、新成果向临床的渗透以及临床对基础研究的反馈都更为困难。不少有价值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未及时应用到临床,而难以立即造福于患者。转化研究理念就在于努力填补这种科研发展与临床应用之间的鸿沟。

    转化研究是把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医学技术的过程,或将临床问题提升为科学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即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h to bedside)或从病床到实验室(bedside to bench)的过程,简称为‘B—to—B”。而病床与实验室之间的双向转化和循环转化(B—to—B—to—B)的转化模式是转化研究的显著特点。其核心在于紧密连接基础与临床,在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和熟悉临床需求的医师之间架起桥梁。特别关注在其间建立直接联系,努力缩短基础研究到临床医学应用的时问,将基础研究成果最快速有效地向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进行转化,使其成为临床上的防治新方法和卫生决策与法规的制定依据。康复工作者也将临床需求和困难上升为科学问题,使其成为基础研究的主题,这类研究成果更易于通过临床验证和产业化,迅速有效地为防治疾病和维护人类健康服务。
    以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的康复为例,这类患者的治疗目的为恢复、增强、替代和重建患者的感觉与运动功能,以满足患者生活、工作、心理和认知的需求,这促进了科学研究工作者对疾病的机理、信号传递、功能调节与运动模拟等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进而转化成临床治疗和康复手段,如:通过多学科结合,研发成功多种体外智能系统,医务人员应用这些系统,发展并采用神经接口技术(neural interfacetechnology),与患者的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进行双向信息交换。为改善或替代患者神经功能,又发展了功能性电刺激(FES)技术及其所用的装置神经假体(neural prosthesis)等。其中有许多技术和装置已广泛用于临床,收到了良好的康复效果,如:肌电假肢,电子耳蜗、截瘫患者的排尿功能重建等,这些都是康复医学中的转化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足和缺陷,又促进了相关基础研究的新发展。
产品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