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热销医学模型:心肺复苏模型
人工心脏腱索手术植入

     Daniele等对Loop技术作了改进,腱索长度调节更方便并防止线结滑脱:制作出一根特殊ePTFE缝线,其一端带针,另一端是一个周径20mm带垫片的Loop(原先的缝针拆除),从距离Loop底部35mm处开始在缝线上打5个死结,间距2mm。然后穿过脱垂瓣叶,垫片置于瓣叶表面,将缝线下拉使瓣叶达到瓣环水平。然后缝针一头穿过乳头肌,同时将缝线上的Loop对折形成2个线圈,缝针穿过线圈后收紧,并置于5个死结之间区域。可反复松开.收紧线圈,在预留的5个结之间移动而实现腱索长度的调节。

    Soga等介绍了一种“倾斜”技术:使用2根ePTFE缝线,1根连接前乳头肌至瓣环9~10点处,另1根连接后乳头肌至瓣环5~6点处。这种技术基于以下三点:①倾斜位固定可避免腱索牵拉力不均,并方便植人;②符合心脏肌纤维的倾斜分布,可加强心脏收缩期自心房至心尖的顺时针扭转力,增强收缩,而在舒张期降低复旋带来的反冲力而避免左心室扩张;③避免左心室流出道的梗阻和人工瓣膜故障的发生率。
    人工腱索植入的其他方式Calafiore等通过术前超声测量瓣叶脱垂边缘至瓣环平面的距离,术中用尺子测量延长腱索的长度,人工腱索的合适长度等于两者之差。Daniele等使用一种包括瓣叶和乳头肌部分的两个ePTFE缝线装置,借助乳头肌部分的线结调整并收紧Loop,可反复调节人工腱索长度而不接触乳头肌或瓣叶的固定处,避免损伤二尖瓣结构和延长手术时间。Rankin等借助4-0prolene线暂时固定人工腱索,如腱索长度不合适,则剪掉固定线重新固定。Mandegar等通过在Gore.Tex缝线上连续打多个相反方向的结(40个相反的结相当于20 mm),按照术前超声测量长度打若干结来植入合适的人工腱索。Pretre等使用“心房-主动脉切开路径”植人人工腱索。Kawahira等使用2根ePTFE缝线,实现瓣叶和乳头肌之间的反顺序植入。
    对于二尖瓣后叶脱垂,四边形切除及瓣叶滑行技术已成为一种标准术式,并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前叶脱垂的二尖瓣修复仍较困难,包括三角形切除、腱索转移、腱索缩短、缘对缘和乳头肌复位的多种修复技术。
    三角形切除是将脱垂瓣叶做等边三角形切除,必要时辅以瓣叶折叠,且切除范围不宜过大,不超过1.5 cm,不能达到前叶瓣环。这种术式只能应用在单一的脱垂部位,对于广泛脱垂,其应用受到明显限制,且存在较高的再反流率,一项917例成形术后15年分析显示,后叶的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前叶,分别为(11±3)% 、(28±7)%。
    腱索转移是先确定前叶脱垂部位,选取正常后叶P2区、后联合处的对应区域,将正常的次级腱索分离后完整取下,缝至脱垂处,后叶采用四边形切除,必要时加用成形环。这种技术虽然已取得可靠的临床疗效,但仅能用于25%的前叶脱垂患者,局限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双叶病变,后叶无合适的正常腱索;②广泛前叶脱垂,需要足够数量的后叶腱索用于转移,不仅手术难度加大,并势必对后瓣功能造成严重影响;③前瓣脱垂合并后瓣钙化,腱索分离及钙化灶去除难度较大。
产品导航
返回顶部